重視體育在“五育并舉”中的筑基作用
青年強,則國家強。青少年群體不僅是推動建設體育強國的主體,更是實現(xiàn)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強國的有生后備力量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少年體育工作,出臺相關政策法規(guī),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健身,強健體魄、砥礪意志,凝聚和煥發(fā)青春力量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要“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,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,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(fā)展,加快建設體育強國”。
新形勢下,如何持續(xù)深化體教融合、加強和改進青少年體育工作?湖南日報《理論·智庫》特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。
張姍 歐岳山
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,要“培養(yǎng)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”。此前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(fā)的《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》《中國教育現(xiàn)代化2035》等文件都提出“堅持‘五育并舉’,全面發(fā)展素質教育”。
“五育并舉”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。作為“五育”的重要組成部分,體育具有養(yǎng)德、益智、勤勞、尚美的育人作用,學生在體育鍛煉中能享受樂趣、增強體質、健全人格、錘煉意志。但當前各級各類學校對體育的全面育人價值普遍發(fā)揮不夠,甚至將其作為錦上添花的教育事項。鑒于此,應更加重視體育在 “五育并舉”中的筑基作用,進一步豐富以體育人內涵,推動實現(xiàn)以體樹德、以體增智、以體育美、以體促勞,積極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發(fā)展。
以體樹德,促進青少年道德發(fā)展。學校體育教育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,在落實立德樹人任務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以體樹德應著重從以下方面進行:一是強化體育課程思政建設。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、養(yǎng)成終身運動習慣、努力增強身體素質、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,培養(yǎng)學生的愛國主義、集體主義、社會主義精神和奮發(fā)向上、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。二是提高體育教師德育水平。體育教師應增強德育意識、創(chuàng)新德育方法,善于在不同體育項目教學中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。比如在長跑項目、支撐跳躍、球類教學中鼓勵學生嚴于律己、加強協(xié)作、勇于克服困難。三是豐富校內外體育活動。推動建立完善家庭、學校、社會一體化體育教育系統(tǒng),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外體育教學、訓練、競賽活動,促進青少年道德發(fā)展。
以體增智,助力青少年智力發(fā)展。運動不僅健身還可健腦,對人的壓力、焦慮、抑郁、專注力、判斷力等都具有改善作用。國內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,體育可顯著改善青少年的認知能力。以體增智可從以下方面進行:一是增強青少年體質,為其智力水平提升創(chuàng)造條件。沒有好的體力,智力發(fā)展就失去了根基。二是創(chuàng)造體育鍛煉機會,促進大腦功能改善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,能促進大腦血液循環(huán)、改善大腦功能,提升人的分析、想象、判斷等能力。此外,體育鍛煉能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,使其更加精力充沛、專注、樂觀地投入學習。三是加強學科融合,助力以體增智。通過精細設計,將體育學科與語文、數(shù)學、物理等學科有機融合起來,助推青少年智力發(fā)展。
以體育美,培育青少年美學素養(yǎng)。美育的任務是傳授美學知識,培養(yǎng)審美觀念和感知美、鑒賞美、創(chuàng)造美的能力。體育具有豐富的美育價值,體育中的運動美、形體美、健康美、韻律美等均是美的重要載體。以體育美可從以下方面推進: 一是教師方面,講究語言美、動作示范美、形象儀表美、精神氣質美等,使體育教師成為體育的美學詮釋師;二是教學方面,注重方法手段的藝術化,使體育成為美的喚醒符號。比如在充分展現(xiàn)健、力、美高度統(tǒng)一的同時,配上節(jié)奏鮮明的韻律音樂,給人以強烈的美感;三是學生方面,引導學生樹立“身心健康方為美”的理念,積極培養(yǎng)學生對體育美的感知能力、鑒賞能力、創(chuàng)造能力,使學生成為體育美的體驗者與創(chuàng)造者。
以體促勞,推進青少年勞動教育。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,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、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。體育促進勞動教育的關鍵點是價值觀、素質與體能,青少年通過體育參與、體育技能習得、體質健康活動能增進勞動意識、提升勞動素質、增強勞動體能。一是通過體育參與增進勞動意識。讓學生分工合作,做好體育場地布置、體育器材借取登記及搬運還送事項,保證體育活動順利完成,可增進學生的勞動意識,并引導其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觀。二是通過體育技能習得提升勞動素質。學生通過練習體育技能,可培養(yǎng)勞動技能;通過接受體育安全教育,可培養(yǎng)安全勞動能力;通過養(yǎng)成自覺鍛煉習慣,可培養(yǎng)良好的自主勞動素養(yǎng)。三是通過體質健康活動增強勞動體能。體育運動中的走、跑、跳、投、跨、擲、射與躍等動作姿勢,都來源于人類勞動實踐。體育運動來源于勞動又促進了勞動的發(fā)展,兩者是相輔相成、相互統(tǒng)一的整體,青少年通過體育運動促進體質健康的同時,也增強了勞動體能。
文章來源:湖南日報https://hnrb.voc.com.cn/hnrb_epaper/html/2022-12/28/cont